食肆術語多 叫「大例」需多付5成錢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1/14 11:01

最後更新: 2016/01/14 11:07

分享:

分享: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食肆餐牌中用作標示分量的「例牌」、「大例」、「中碗」,你識幾多?消委會單在去年就收到721宗針對食肆的投訴,主要涉及服務質素及價格爭拗。

消委會走訪多間中式酒樓和食肆,發現一般食肆的小菜會以「例牌」,即約8兩食物,足夠4人吃用來計算,「大例」 通常是「例牌」的1.5倍,約6人分量。

而「二例」、「中碗」,約為8至10人分量;「三例」 或「大碗」則適合12人以上。

價錢方面,食物一般會按加大分量比例加收費。如一碟「例牌」 小菜售100元,「大例」會加價約一半至150元。

「散叫三例」 即所點的餸菜分量和價錢同時乘3計算,如消費者不黯術語,或店員沒解釋清楚,隨時會大失預算。

至於中式酒樓和食肆的「全包宴」,售價已包茶芥費、服務費及酒水。部分食肆可增加食物的分量。但增加酒水則有機會以例牌價錢,按增加的比例收費;全包宴外、額外點的食物,食肆除以正價收費外,亦會收取增點菜餚的服務費。

而海鮮受來貨價影響,價格較為浮動。若因著重意頭,將酒席供應的青斑改為紅斑,有可能要額外多付數百至過千元。

另外,自購海鮮再交給食肆代烹調,食肆收取的加工費方式不一,有以每種海鮮的斤兩重量計,亦有以人頭計,消費者應在光顧前問清楚。

消委會提醒市民多了解餐飲業用語及收費準則;而業界亦應在當眼處或餐牌清楚列明收費詳情、盡力改善前線員工的溝通能力及對行業的專業知識,清楚向客人講解各種收費。

消委會於2015年收到721宗有關食肆的投訴,於2014年則有788宗,2013年則有846宗。